扬升行业网

叶利钦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121gldl|
265

叶利钦 - 人物简介

叶利钦,全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英文: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俄文: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原俄罗斯总统,曾历任苏共****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是俄罗斯极具影响的历史性人物。他对俄的变化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使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叶利钦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而声名大噪,但其**却饱受**丑闻困扰。他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后更曾以武力镇压反对者。而在任内两次向**发动攻击,却未能平息**分离主义分子,也动摇了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震惊朝野,从此结束他的**生涯。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俄罗斯族人。他自1955年在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后担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他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当时苏联社会的一系列主张未被大会接受,他在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联***。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同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再次当选为俄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 著有《总统马拉松》。曾多次访问中国。

叶利钦 - 生平

早期生活

叶利钦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亲Nikolai在1934年被指参与**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出狱后曾做建筑工人,其母Klavdiya Vasilyevna是一名裁缝。

叶利钦童年时曾就读Pushkin高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他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

叶利钦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1955年至1968年间曾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不同建筑单位任职,由建筑管工升至单位**,直至1961年加入苏联***。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娜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

苏共时期

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委员会成员。 

1985年成为他**生涯的转捩点。该年4月起他****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乔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党政机构,但此举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谴责。1987年11月11日他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17日,被进一步革除**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五月失去部长级职衔。

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袖。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28大上,叶利钦所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结束近30年的苏共党员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苏联解体

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再加上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引诱,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

同年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接管国家**,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

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尔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遂告失败。随后,叶尔钦宣布解散苏联***,戈尔巴乔夫亦宣布苏共“自动解散”并辞去总书记职务,拥有2,000万党员的苏共随即消失。

同年年底,与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是成立俄罗斯的促成者。

1991年12月25日,苏**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利钦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成为俄罗斯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黑色十月

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叶利钦孰意推行总统制,而俄罗斯仪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大会”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并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将刚被叶利钦免职的鲁茨科伊,接替其总统职务。

从9月24日开始,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局面。**中,多份苏共报纸被停办,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

二次连任

1996年,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下,叶利钦成功连任总统。

除夕请辞

叶尔钦在电话讲话中宣布请辞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的控制系统。他的辞职当时令举国震惊。在此之前,他一直说他要在任直至00年6月任期届满为止。

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并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说要为无法达**民的期望而向国民道歉。而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

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叶利钦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

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

逝世

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宣布叶利钦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外电指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临床医院突然去世。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死于心脏衰竭。据悉,1996年11月5日叶利钦曾做过7个小时的心血管搭桥手术。

叶利钦 - 大事记

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

1969年 叶利钦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部部长。

1976年 叶利钦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政绩出众,被称为充满活力的改革家。

1985年7月 叶利钦被任命为苏共**建设部部长。

1985年12月 叶利钦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之后当选苏共**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21日 叶利钦在苏共**全会上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缓慢。

1987 11月11日 叶利钦被苏共**解除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88年2月18日 叶利钦被免去**局候补委员职务,戈尔巴乔夫扬言绝不再让其搞**。

1989年3月26日 叶利钦依靠抨击时政、揭露**当选苏联人民代表,得以重返政坛。

1990年5月29日 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高苏维埃主席。

1990年7月12日 叶利钦在苏共 28 大上公开宣布退出苏共。

1991年6月12日 叶利钦赢得俄总统选举,成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1991年8月18至21日 叶利钦平息了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势力发动的8.19 **,极大的稳固并强化了自身地位和影响力。

1991年12 月 叶利钦参与了《别洛韦日协定》的签署、解散苏联的阿拉木图会晤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议定书的签署。

1991年12月25 日 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核按钮控制权,入主克里姆林宫。

1993年10月 由于叶利钦签署法令解散议会导致总统和议会间矛盾激化,叶利钦命令军队包围并进攻议会大厦,**造成140 多人丧生。两个月后,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

1994年12月11日 叶利钦命令军队进入**打击分裂势力。

1996年7月3日 叶利钦成功赢得总统连任。

1996年11月5日 叶利钦成功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1998年3月23日 叶利钦解散以总理切尔诺梅尔津为首的政府,并任命名不见经传的基里年柯为新总理。

1998年8月 叶利钦解除基里年柯总理职务,试图重新召回切尔诺梅尔津,但由于国家杜马的反对,转而任命前克格勃**普里马科夫为总理。

1999年5月12日 叶利钦免去普里马科夫总理职务,改由斯捷帕申担任。

1999年8月9日 叶利钦突然解除斯捷帕申总理职务,任命俄联邦安全**普京为代总理。

1999年12月31日 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

2002年6月12日 叶利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自己在苏联解体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感到后悔。

2005年9月 叶利钦在意大利度假时摔伤导致股骨骨折,后成功接受手术。

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宣布叶利钦逝世。

叶利钦 - 政绩影响

8.19**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8.19**”。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生涯已经到了关键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一白宫,开始组织反击。据叶利钦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倒戈……如此等等,从而使"8・l 9**"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也因此成为平息“8・19**”的英雄。

叶利钦在“8・19**”中的胜利成为苏联丙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搞垮联盟。将前苏联的一切实:叹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抓牢控制权

“8.19**”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邦的权力迅速膨胀。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约80个联盟**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一周后,池又宣布由俄罗斯**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机构。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报刊的出版,将苏联**电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这样,叶利钦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巩固。

凭借着这种地位和节节胜利,叶利钦进一步加紧了搞垮联盟的活动。 12月7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人舒什克维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会谈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国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发表的协议声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其它一切准则在这三个共和国境内已不再适用。并表示,新的大家庭对苏联其他共和国及一切赞成它的国家开放。这个被西方称为“三人帮**”的协议宣告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在随后的几天里,叶利钦利用掌握右:手中的财政金融大权,以满足苏联军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证向军队提供物资,财政方面的支持的许诺,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至此,戈尔巴乔夫已丧失了党政军大权,不得不在与叶利钦举行会谈后宣布苏联将于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苏联全联盟机构在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动,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前苏联的后一项权力――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休克疗法

1992年新年伊始,蚀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的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向叶利钦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这些人中有前***人,前苏联**,还有新兴的民族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此时,在高权力机关内,围绕着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两大问题的争论、使叶利钦与昔日的盟友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以总统和政府为一方,以议会为另一方,即权力机关与立法权力机关的两权之争。

两权之争的第一个回合始于“休克疗法”孕育时期,在第六次人代会上达到**,以双方的妥协,结束内阁危机而告终。

还在“休克疗法”政策的讨论时期,为叶利钦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就提出异议、“休克疗法”实施后不久,副总统便公开宣布与总统决裂,主张实行经济紧急状态,以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曾与总统有过患难之交的议长哈斯拉托夫,为维护和争取议会的权力,不断抨击受到总统支持的政府削弱了议会,要求把政府置于议会的监督之下。同时,作为经济学家的议长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政府的改革计划刹车。

**斗争

此时。叶利钦还不能置昔日拥护者的指责而不顾。更不能对高**层中的昔日盟友的批评等闲视之。因为,无论是在振兴国家经济,走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方面,还是稳定社会,确立资本主义体制方面,总统都需要他们与自己同舟共济。

为平息盟友之间的不和,叶利钦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他在分别与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进行会谈后,宣布让副总统主管农业和更多地参与外事活动,随后,将议长强有力的支持者凋往美国任大使,并会见议会各派代表,以削弱分化哈斯布拉托夫的力量。

为稳定社会**局势,抑制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1992年3月,叶利钦在盟友们的合作下,主持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确定了俄罗斯不可分割的原则。这是叶利钦为防止俄罗斯重蹈前苏联覆辙的重大举措。

为缓和议会与政府的矛盾,保证俄罗斯第六次人代会的顺利召开,总统在会前对政府的几根支柱进行了调整。他免去了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兼任的财政部长职务;解除了副总理绍辛兼任的劳动就业部长职务;接受了密友国务秘书布尔布利斯辞去第一副总理职务的请求。此举虽是对议会的妥协让步,但其高明之处则在于可以保证盖达尔政府所推行的激进改革,使自己的得力助手们不至于在人代会上遭到猛烈抨击,同时,还可以平息议员们的不满。

然而,第六次人代会并没有因会前总统的高姿态而进展顺利。相反,会议一开始,总统就被议长将了一军,随后在议程问题的激列争论中,议会否决了总统的提议。总统只得接受议会的提议作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第二天总统的报告多次被鼓倒掌和嘲笑声打断。报告后的提问,更使总统尴尬。一些代表故意用专业性的经济问题为难他,使他无言以对。更有甚者,当第三天总统要求暂离会场去出席宪法委员会的会议时,则被压倒多数的表决限制在会场上。会议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宪法草案,使修改宪法的讨论毫无结果。此后,会议好不容易通过了《关于俄罗斯改革进程的决议》,但政府则以不能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勾由向总统提出辞职。后,总统经过多方调解,才使会议通过了《支持俄罗斯联邦宣言》,明确表示支持政府的改革方针,从而平息了这场内阁危机,草草结束了人代会。

两权之争的第二次交峰,是在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会上进行的。以盖达尔政府**,议会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

第六次人代会后,两大权力机构以各自的支持者为后盾,进行角逐。随着第七次人代会召开时间的接近,各派力量的活动更加频繁。双方势均力敌,在准也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各方作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妥协。

在议会和政府都作出姿态之后,叶利钦重演丢车保帅的作法。1992年11月24日,叶利钦解除了雅夫列夫奥斯坦基诺广播电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免去了波尔托宁政府副总理和新闻出版部部长职务;解除了布尔布利斯国务秘书的职务。叶利钦以牺牲自己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为代价,企图在人代会上保住盖达尔政府及其既定的改革方针。

可是,第七次人代会并没有给总统一种轻松的气氛。整个会场被支持议长的代表们主导着。会议上,不仅总统的报告遭冷落,代总理的报告受批评。而且,在讨论宪法修正案的表决方式时,出现了双方支持者在主席台上短兵相接、激烈争吵的混*局面。虽然,在激烈的争斗中,叶利钦保住了任免政府成员和组建、废除和改组重要部委的权力,但是,总统却失去了自己力图死保的代总理盖达尔。

两权之争第三个回合的较量,在1993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达到顶峰,总统和议会斗得难解难分,但总统略占上风。

在痛失左膀右臂之后,叶利钦在第八次人代会上再次与议会交锋。经过一场恶战,大会否决了叶利钦就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公决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会赋予总统的特别权力,重新确定了宪法中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面对强大的攻势和指责,叶利钦曾两次愤然离开会场。

对此,总统决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面对反对派势力的增长,他更加忧心仲忡。议会已成为总统的心头之患,必以除之而后快。为此,叶利钦苦思冥想,找到了三件铲除议会的利器:其一,实行总统治理;其二,提前选举立法机关;其三,通过总统制新宪法。

1993年3月20日晚,叶利钦向议会投掷了第一把利器。他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宣布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谁知,****裁决他此举是违反宪法,高苏维埃则决定举行第九次非常人代会来对付总统实行弹劾。虽然叶利钦在人代会上终免遭弹劾,但他的总统特别治理却被否决了。经过双方妥协。大会决定在1994年4月25日举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尽管否决了提前选举议会的可能性,使总统的第二件利器难以使用。但是,总统本人及其总统推行的经济政策却得到了参加投票的多数公民的认可,使俄罗斯的**形势发生了利于叶利钦总统的变化。

全民公决之后,围绕制宪问题,总统与议会展开了第四个回合的斗争。叶利钦乘全民公决略胜一筹的优势,准备投掷第三把利器――通过新宪法,结束"双重** "并存的局面。为此,总统步步紧逼,使议会只有招架之势,无回手之力。他撇开议会,另开制宪会议。试图在制宪会议上,一举取得通过总统制宪法胜利。

但在1994年6月5日开始的制宪会议却不尽人意,断断续续进行了37天,才在7月13日通过了一部兼顾各方意见的新宪法草案。该草案虽在原则上肯定了两院制议会,但毕竟只是"半成品",总统制宪法依旧是遥遥无期。总统的第三件利器仍然不灵。

1994年7月底,总统决定三件利器并用,与议会进行决战。他准备好了解散议会的命令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1994年7月27日,叶利钦解除了得到议会支持:的巴兰尼科夫的联邦安全委员会部长职务发出了决战的信号。随后,他发表了要:向议会开刀的的激烈言辞。紧接着他又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历数议会罪状,宣布将在两个半月内结束两个**并存的局面,为决战作了舆论准备。其后,叶利钦以鲁茨科伊有营私舞弊之嫌为由命令暂停其副总统职务,还颁布了屯关于俄联邦副总统代理俄联邦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规定没有总统的命令,副总统无权得到总统的权力。同时,任命被议会否定的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任命戈卢什科上将为俄安全部长,任命洛博夫为安全委员会秘书,从而为决战作好了组织准备。后,叶利钦还视察了捷尔任斯基师等两支**,取得了军队指挥官对其效忠的保证。1994年9月20日晚,叶利钦以“协助警方搜查*品和非法武器”为掩护。调动内务**到莫斯科市,进行了临战前的预演,从而为决战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白宫”曾经是叶利钦击败“8・19”**的地方,他正是从这里走出,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然而在以后的权力斗争旋涡中,“白宫”已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白宫巴的议会**已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今日的对手。他决心再-次除自己**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声誉。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94年9月21日,叶利钦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后决战。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一一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拒绝丁****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二者的调停方案。两个星期后,1994年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994年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渡周末的叶利钦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布市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4日晨7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在叶利钦签署厂停止俄罗斯立法和司法机构工作的命令之后,俄:选举委员会宣布将于1994年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选举和对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1994年11月9日,叶利钦颁布了新宪法草案。这是一部总统制共和国的宪法草案,它赋予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1994年12月l之日,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总统制国家**体制为叶利钦控制局势提供了宪法保证。尽管叶利钦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但根据这一宪法,叶利钦至少将在总统位置任期至1996年。

叶利钦 - 外交政策

苏联解体使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8.19**”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上,他与布什签署了《戴维营宣言》,发表了《华盛顿**》,制定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确定了两国和平伙伴关系双方保证今后不再把对方作为潜在敌人。在俄英关系上,叶利钦在1992年一年内二访不列颠。年初,与梅杰签署了15点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末,又同梅杰制定了英俄两国自1966年以来第一个友好条约―《英俄关系原则条约》。在德国,发布了《俄罗斯德国**关系基本原则的共同声明》。在法国用《法兰西与俄罗斯条约》取代了《法苏谅解与合作条约》。在意大利,发表了《俄罗斯意大利关系原则声明l在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和俄罗斯联邦友好与合作宣言》。

叶利钦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决定的。叶利钦希望与美国顺利裁军,发展与西欧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尽快卸下沉重的军事包袱,集中精力复兴俄国经济。叶利钦更指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贸易和技术交流障碍,使俄罗斯迅速摆脱严重经济困境。叶利钦还期望在西方的帮助下,早日加入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叶利钦甚至盼望"回到天然伙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经济与西方溶为一体。

叶利钦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烈欢迎。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西方国家援俄多口惠而实不至,离叶利钦的期望较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不满增加。叶利钦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

1993年4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这年11月,他又主持通过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恢复和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叶利钦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经济与军事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王导地位和大的国家利益。在经济上,俄罗斯已转向向独联体各国提供优惠条件,并拨款4000亿卢布,供各国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给予种种优惠的经济联盟协议。在军事上。俄罗斯决定了在各国长期保存一定的军事存在,将在这一地区建立30个军事基地,并与6个独联体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开始了以6国为主组建联合**的行动。

在继续加强与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的同时,他开始强调西方国家应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强硬性。如在波黑问题上,俄罗斯反对美国动武和取消对***的制裁;在安理会表决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四点和平计划,促使联合国通过在波黑建立安全区计划的836号决议。

叶利钦还坚决地反对中欧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以防止北约的防线移至俄边界。叶利钦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北约排除俄罗斯要扩大成员,就意味着走上对欧洲和世界新威胁的道路。"

叶利钦在把外交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之后,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与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叶利钦及其政府还积极参预国际事务。除上述波黑问题外,俄罗斯还积极参预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希布伦**发生后。俄罗斯迅速作出反应,派出第一副外长、总统特使、外长接连前往中东进行穿梭访问。分别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人会谈,希望在中东和解问题上留下俄罗斯的印迹。

叶利钦 - 与中国

叶利钦是中俄友好关系的积极推动者。他在任总统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曾四度访华,同中国**人一道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1992年12月,叶利钦首次访华,中俄正式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1994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宣布“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关系”,标志着中俄面向21世纪“建设***关系”的确立。1996年4月,叶利钦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将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平等互信,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中俄友好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大国和相邻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典范。

叶利钦是中俄全面合作的促进者。在经贸领域,中俄两国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大项目的合作逐步得以实现。1997年4月,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对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之间的传统友谊和相互了解、加强彼此信任起到了积极作用,巩固和扩大了中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此外,两国在军事、安全、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展。

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1994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至此确定了中俄98%的边界走向。2004年中俄签署了两国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中俄两国4300多公里的边界成为和平和友谊的纽带。

叶利钦积极推动“上海五国”机制的发展。该机制从解决边界争端、建立军事信任和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开始,继而转向边界裁军、地区安全和共同打击“****”,又逐步扩展到外交、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并于2001年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为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国际组织。

今天,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快速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俄友好事业将长期造福两国人民,并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叶利钦 - 主政时期经济数据

有位学者曾预言:“苏联的经济改革如果实行全盘私有化,只能使那些手中有权的官吏和***发财致富,广大人民决不能从中受益。”俄的现实不幸被这位学者言中,而鼓吹“休克”能让俄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许诺却成了破灭的泡沫。这场由叶利钦等人导演的私有化是对国有资产和公共财富的一场空前浩劫,是对广大俄罗斯人民的无情掠夺,是俄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据俄杜马听证会公布的材料,从1992年到1996年,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按1995年价格计算,超过9500万亿卢布,相当于卫国战争期间损失的2.5倍。

――综合国力被严重削弱,生产大幅度下降。与1991年相比,GDP下降56%,工业下降了60%,农业产值下降50%。与美国的差距拉大,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一半,1999年降为美国的1/10。

――持续的严重通货膨胀,多年恶性通货膨胀,不仅造成经济生活混*,而且使广大民众遭到空前浩劫。改革以来,物价飞涨,卢布贬值。消费价格指数1991年比上年上升168%,1992年上升2508.8%,1993年844%,1994年214%,1995年131.4%,转轨5年,物价上涨了近5000倍。近几年通胀略有下降,1996年21.8%,1997年11%,1998年84.4%,1999年36.5%。81%的居民已经没有储蓄存款。卢布大幅贬值:美元与卢布比价1991年为1:59,1992年1:222,1993年1:933,1994年1:2205,1995年1:4562,1998年跌到1:6000。1998年实行币制改革,新旧卢布的比价为1:1000,新卢布与美元的比价6:1,现在已跌到28:1。

――债台高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靠发行钞票和举债度日。内债余额约200万亿卢布,外债余额新增约600多亿美元。政府预算1/3用于偿还债务。

――对外全面开发市场,收效甚微,不仅本国民族经济受到跨国公司挤压,而且屡遭国际金融大鳄的冲击。改革以来,俄引进外资累计仅为400多亿美元,而外逃资金约1500多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仅为270亿美元。1998年5月金融市场发生动荡,外商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抽走资金约140亿美元。贸易自由化将国内市场拱手让给外国。据1997年资料,外国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份额达84%。

――人口危机已经构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由于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90年代以来俄人口减少330多万人,1999年出生人口121.58万人,而死亡人口却高达214.03万人。如果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例保持下去,到2050年俄人口将从现在的1.45亿人减少到1.16亿人,劳动人口将减少一半。

――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下降,两极分化十分严重。1992年俄全面推行“休克疗法”,导致经济瘫痪,物价飞涨,卢布贬值,居民损失了4600亿卢布储蓄,物价上涨51倍,而名义工资仅提高11倍。1999年失业率高达15.2%,占人口10%的富有者在全体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达45%。富者的收入是贫困者的48倍。58%的居民生活达不到低生活标准。拖欠工资和养老金经常不断。家庭副业和第二职业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来源。

――金融-工业寡头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纵和控制俄经济命脉,左右俄政府的政策。金融-官僚寡头崛起是俄改革引人注目,令人深醒,发人深省的现象。七人集团中有权势的代表有:

别列佐夫斯基-石油集团总裁。估计个人财产30亿美元,居全球富豪第97位。曾任叶利钦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

波塔宁-涅克辛姆银行-诺里尔斯克镍业-辛丹卡集团总裁。仅银行总资产380亿美元(相当于全俄GDP近1/6)。集团年收入超过160亿美元。曾任叶政府第一副总理。

吉辛斯基-桥集团总裁(银行和媒体寡头)。个人财产4亿美元,控制几家电视台和报纸、电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别列佐夫斯基披露几大金融集团控制了50%俄经济,实际控制了银行、国家预算资金、军火和稀有金属贸易、石油以及轻工业、绝大部分传媒。金融寡头竭力左右俄**。1996年总统选举时,他们为叶利钦竞选筹集资金7000万美元。他们控制的新闻媒体为叶**大造舆论。

――地下经济泛滥,黑社会组织猖獗。据科学院社会学所资料,黑帮控制了50%以上经济实体。地下经济,官方估计约占40%-50%。

――经济实物化,物物交换盛行。原因是经济持续衰退,供需矛盾尖锐,企业普遍亏损,债务累累,币值不稳,支付危机,双币流通,卢布作为劣质货币遭冷遇。据估计,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易量约占50%以上。这种“返祖”现象完全背离了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企业改制后,虽然摆脱了政府的控制,拥有经营管理的自**,但经营机制的转换却严重滞后,普遍陷入管理混*、经营不景气、生产亏损的困境。据官方资料,在约有80%的企业身陷资金匮乏、原材料紧缺、产品销路不畅的困境。1991-1997年,投资下降92%,结构调整和升级严重受阻,企业设备普遍老化无力更新。

――****和****愈演愈烈。西方记者认为,俄**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上自叶利钦家族、内阁部长,下到基层政府**、企业**人。大量的经济**和企业**人都蜕变为新生的官僚资本家。有人估计,企业家每月向**行贿的数额为5亿美元。

叶利钦 - 人物评价

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暗淡的时期之一。俄罗斯走的是一条以**为中心、**改革优先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叶利钦是俄罗斯民族处于探索时期的总统,他的矛盾性实际表达了民族发展中的彷徨;从所持的立场和所选择的民族振兴道路来看,叶利钦是一个党派的总统;从所选择的改革方式和手段上看,叶利钦是一个"革命式"的总统;从**和统治方式上看,叶利钦是一个大权独揽的总统。

俄罗斯艰难的转轨进程表明:俄罗斯的转轨道路是一条颠倒的发展道路,它是在不具备民主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先建立了民主制,再靠民主制去推动社会经济基础的建设。正是这种颠倒,决定了转轨道路的复杂性。"民主式革命"内在的矛盾决定?叶利钦时代社会转轨实践的矛盾性;对于落后的、需要在经济上赶超的国家来说,要建立超常的经济发展环境,相对集权是必要的。俄罗斯的实例证明,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民主制,连正常的经济发展环境也难以形成。

这位俄罗斯民主制度建设的奠基人,的确可称得上是活得潇洒自如了。曾经在俄罗斯政坛及世界**舞台上叱诧风云,并能够急流勇退,被普京评价为“给了俄罗斯民众自由”的叶利钦,自己终也得到了回报,活的自由自在。